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官网

在平凡中耕耘振兴路——自力村驻村第一书记的700多个清晨

  新闻来源——巫山县融媒体中心

  当大昌湖的第一缕晨光穿透山岚,总会映出一个忙碌的身影。来自千里之外内蒙古的包色那乌力吐驻村第一书记,已在大昌镇自力村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间穿行了700多个清晨。

两年前,这位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的工程师放下精密仪器,选择用双脚丈量这片陌生的土地,将“我将无我”的信念扎进三峡库区的群山褶皱里。

党建领航筑牢乡村发展的根与魂

  “办好农村的事,关键在党。”这不仅是包色那乌力吐常挂嘴边的话,更是他驻村工作的基石。面对初到时的陌生与挑战,他迅速沉入基层,以党建为犁,深耕组织土壤。严格执行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制度,将学习成果,转化为党员带领群众攻坚克难的具体行动。

  他深知独木难成林,创新推动自力村党支部与云台、兴旺等周边村支部联建,搭建起一个共谋发展的平台。在一次次联建活动中,难题被共同剖析,经验得以碰撞分享。

  自力村的一位老党员感慨:“包书记来了,支部活动实了,党员心里那团‘带头干’的火,真正烧旺了!”

  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,在联建的沃土中日益增强,成为驱动自力村稳步前行的核心引擎。

产业造血激活乡村经济的源头活水

  产业兴,则乡村兴。包色那乌力吐深谙此道,将产业振兴置于工作核心。他敏锐洞察自力村的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推动蜜柚、脆李等特色产业落地生根。

  为打通技术瓶颈,他积极协调技术人员进村,手把手传授果树管护技术;为激发内生动力,他鼓励农户发展庭院“五小经济”,让增收的希望在房前屋后萌发。更构建起“党员+技术骨干+社长+农户”的产业发展团队,农闲时节的技术培训成为村庄常态,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智慧动能。

  丰收的果实需要通往市场的桥梁。他又化身“销售员”,线上线下双管齐下,整合资源拓宽渠道。2023年,自力村集体经济结余突破37.5万元;2024年,村民分红金额创下历史新高。实实在在的收益,让村民脸上绽放笑容,更让自力村的产业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。

  此外,包色那乌力吐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村庄规划。他严守耕地红线,精准落实49.33亩土地占补平衡,为子孙后代留住沃土良田。同时,积极引导村民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发展高附加值特色种植,让土地生金。

枝叶关情把温暖写进村民的心坎里

  在包色那乌力吐心中,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。他带领党员先锋队,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 

  走村串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,确保好政策“最后一公里”畅通无阻;累计为困难大学新生申请发放8000元助学金,托举起寒门学子的梦想;精心组织传统节日慰问与庆祝活动,携手联建单位传递温暖……村里一件件大事,都有他的身影出现。

  采访中,村民们感动地告诉记者,“包书记不像干部,倒像自家兄弟,是真把我们的难处搁在心尖上。”

  七百多个日夜的朝夕相处,让包色那乌力吐对脚下土地的理解日益深刻。“唯有俯身贴近大地,才能感知它的脉动;唯有心与乡亲们同频,才能汲取无尽的力量。”晨光熹微中,包书记的身影又一次融入了自力村乡村振兴的画卷。




联系我们

地址: 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杨柳路2号B区

邮编: 401122

电话: 023-89137752

传真: 023-89137752

手机: 18623581667

邮箱: 1905675777@qq.com

联系我们